往日微忆
文章目录

        明清以来,我国沿海一带受到日本海盗的侵袭,当时,就出现了一代民族英雄抗倭将领戚继光。那时,人们称日本海盗为“倭寇”,然而到了近代,人们却统称日侵略者为“鬼子”。何时开始,“倭寇”变成“鬼子”的呢?其实,这一称呼的改变,是源于一副对联。现在我就那原由一一道来。

甲午海战前夕,清廷一位大使出使日本。双方会晤结束,举行联合记者会。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,还想在文化上侮辱中国。

记者到场后,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:“我们日本有个上联,对不出下联,只好求助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。”日本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,联曰:“骑奇马,张长弓,琴瑟琵琶,八大王,并肩居头上,单戈独战。”

日本人这上联说的意思是:我大日本兵强马壮,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,拉开的是长弓;文的也不简单,光大王就有八个,他们都有胸才大略,示之以文德,陈之以武功,日本“单戈独战”,可踏平中国。
谁知清朝大臣也不示弱,先要日本准备砚台磨好墨,再铺好白绢,然后,大笔一挥写了下联,联曰:“倭人委,袭龙衣,魑魅魍魉,四小鬼,屈膝跪身旁,合手擒拿。”

众多的中国记者们看了,个个叫好,人人称快。原来,下联的意思是:倭人就是倭寇,自不量力来偷大清龙衣,被我大清抓住,“八大王”琴瑟琵琶变成了“四小鬼”魑魅魍魉,他们永远屈膝跪我大清身旁,大清“合手擒拿”永远制服小日本。
从此,大家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“倭寇”,而改称“鬼子”了。(转自特别关注)

分享到: